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
一个无法确定伊朗发展方向的政权,便扶植起了一个新首相拉兹马拉,希望他能为自己遏制苏联的强势。
可惜的是,这位新首相没有摸透美国的想法,只倾心于国内改革。不仅如此,拉兹马拉也没能力处理好与英国之间的关系。政治上需要亲英派的支持,可民间的石油国有化呼声偏偏十分高涨,拉兹马拉是亲英也不对,仇英也不能,只好委身于夹缝之中艰难呼吸。最终,这位首相在夹缝中身亡,仇英势力选择了终极手段刺杀了拉兹马拉。巴列维乘机把自己人扶上了首相之位,但新首相坚持了没多久就在混乱中辞职。
伊朗的局势越来越混沌,人们对国王和首相的失望转化成了对其他力量的希望,失望越深希望就越发强烈。巴列维醉心于权力的贪婪把人们推向了对宗教的狂热追捧当中,于是,伊斯兰势力顺势而生。其中的典型人物就是同霍梅尼齐名的阿亚图拉卡萨尼,此人虽然有些保守,但是对时事却有着敏感的嗅觉。
与伊斯兰势力同时出现的还有民族主义阵营、伊朗党,这些组织的成员都有比较先进的思想和较高的觉悟,是当时抵抗英国势力的中流砥柱。
其中最有威信的是民族主义者穆罕默德·摩萨台,一个出身贵族的非保守派代表。他从小受到了良好的教育,学贯古今,曾经反对过巴列维父亲的政变,是个积极的反英分子,以拒绝与英国签订石油协议而闻名朝野。坚定、执着、爱国、廉洁,这些优点成为摩萨台傲立群雄的资本。在石油公有化运动中,摩萨台始终扮演着急先锋的角色,他将所有的爱国热情转化成与英国抗争的动力。
第5节:伊朗从未被〃淘汰出局〃(2)
1951年4月,在多人的要求下,巴列维极不情愿地任命摩萨台为首相。摩萨台一上台,便开始按照自己的计划与英国在石油问题上周旋,并最终强迫巴列维签署了石油工业国有化法案,以此为法律依据来继续与英国对抗。英伊之间的矛盾,随着摩萨台的上台而激化。英国对摩萨台恨之入骨,一边图谋扶植一个亲英分子来代替摩萨台政府,一边抵制伊朗轰轰烈烈的石油国有化运动。
在美国看来,在冷战时期,英国与伊朗把关系搞僵并不是一件好事。就当时的态势来看,伊朗的变革已经势如破竹,不可阻挡,英国一味地遏制,与伊朗作对,只能把它推向苏联的怀抱。更何况,美国也想在伊朗分一杯羹,自然要先弱化英国在当地的影响。不过在英伊冲突的过程中,美国除了对英国提出一些建议外,并没有采取过火的干涉,美国也很清楚,当下冷战的时局,美国也不能没有英国的支持。
然而,随着冷战高潮的到来,美国突然意识到有着丰富资源的伊朗也同样对苏联有强大的诱惑力,于是,美国开始偏向英国,逐渐由原先的〃骑墙派〃角色,变成了主动干预。杜鲁门曾经提出,如果伊朗可以向英国进行一定数量的赔偿,国有化就比较合理。显然,美国虽然不太赞成伊朗石油国有化,但也不敢表现出过于尖刻的态度,否则,伊朗很可能转向苏联。
为了确保伊朗与苏联保持距离,美国加大了对伊朗的经济、军事援助,同时说服英国将石油利润与伊朗五五分成,尽量表现出真心实意。然而,英国和摩萨台都不买美国的账,该是什么样还是个什么样,一点让步都不肯,美国的调解在英国的贪婪下起不到丝毫作用。
美国只希望逼迫伊朗尽快解决其与英国的冲突,却忽视了伊朗的石油国有化运动是当时民族解放运动的代表,这不是一两个国家的事情,而是一种觉醒。伊朗的勇敢受到了英国的痛击,但却是中东其他产油国的典范。在伊朗的刺激下,越来越多的产油国果断扛起了反西方大国的大旗。这下,美国意识到了危机美国在这些地区的利益可能会受波及。
在这种情况下,美国不得不调整对伊政策。其实,在美国发展起来的各种思想正影响着美国的决策。在冷战时期,美国已经不知不觉将伊朗当作了同英国和苏联竞赛的筹码,并在政策中逐步体现出来。美国是个善于在混乱中思考真理,在夹缝中获得生存的国家,似乎所有的危机都可以变成转机。
如果说在杜鲁门的时候美国还有希望维持与英伊的双边关系,那么在艾森豪威尔上任的时候,这个希望就完全破灭了。
艾森豪威尔的政策偏重于英国。他一再表示,只要伊朗肯对英国做出赔偿,一切都好商量。可惜,摩萨台如果要同意,那种种矛盾也不会延续到1953年了。
英国当时完全把美国当作了解决伊朗问题的关键,英国外交官一遍遍不厌其烦地出访美国,希望美国可以多出一把力。美国虽说亲近英国,但始终担心过分的干涉会变成伊朗远离美国的催化剂,因此还是保持对摩萨台的援助。时间一久,英国难免会心生埋怨。于是,美国不断接到来自英国的警告。英国并不愿意讨好摩萨台,对于影响自己计划的人,英国从来没有手软过,即使这次有美国的阻挠,英国还是杀气腾腾地想把摩萨台斩于马下。
艾森豪威尔对伊朗的偏袒,一度让摩萨台产生了幻觉,认为他找到了一个可以依赖的人。可摩萨台很快就发现,美国和善的面具下是一张比英国还要狰狞的脸,摩萨台很是失望。美国对伊朗的石油也早已垂涎三尺,曾经也想过买下英伊石油的股份,但却遭到英国的拒绝。英美也不是什么亲密无间的合作伙伴,关系伴随着利益的此消彼长而忽近忽远。英国想在中东地区实现石油垄断,同样美国也希望如此。如若不是当时的冷战需要英国的帮助,恐怕美国早就拔刀相向了。
摩萨台同所有人一样,是美国利益的牺牲品。当英伊矛盾发展到不可调和的时候,美国势必会选择英国而丢弃摩萨台。毕竟在对付苏联方面,英国的实力要比伊朗强得多。而且,看中中东的何止美英,西方诸多国家都在一旁虎视眈眈,如果美国对伊朗表现得过于热情,势必会遭到这些国家的反对。思前想后,艾森豪威尔最终决定放弃摩萨台,与巴列维一同策划了一场政变结束了摩萨台的政治生命。这就是伊朗著名的〃1953年政变〃。
第6节:伊朗从未被〃淘汰出局〃(3)
英国终于实现了宿愿,拔掉了摩萨台这个眼中钉。然而,伊朗却建立起了一个彻头彻尾的亲美政府。英国少了一个难缠的不听话敌人,却多了一个野心勃勃的对手。美国的目标则十分简单,赶走英国,让自己成为伊朗的石油大亨。
在摩萨台下台后不久,美国就开始在伊朗打起了石油攻坚战。先是与英国讨价还价,希望收购英伊石油公司的大部分股份,在遭到拒绝后便直接与伊朗展开讨论,对伊朗人言传身教告诉他们当下的世界石油形势。美国要让英国人知道,如果不与美国合作,可能连最后一点利益都会损失掉。当时,负责与伊朗、英国商谈此事的负责人是美国石油商、后来的总统胡佛,胡佛一直认为可以借助伊朗对英国的仇恨来为美国获得更多的股份。而这也的确是个事实,就当时的英伊关系来看,伊朗很可能以此来发泄对英国的不满。
在这种情况下,英国也不得不改变原先坚定的立场,让美国得到40%的股份,而且还降低了伊朗的赔偿额度。至此,美国成功地解决了英伊矛盾,而且还从中捞到了自己所要的好处,并取代了英国在伊朗的地位。美国再次以其出色的外交手段,在英伊两败俱伤的情况下获得了渔翁之利。狡猾也好,奸诈也罢,美国最起码敢于实践自己的梦想,并努力让其成为现实,这点精神恐怕是美国在国际上逐日追风的重要武器。
二 愤恨从政变开始 当英国在伊朗的利益被削弱之时,美国与伊朗之间看似建立了鱼水情深的情意,然而,在1953年政变之后,美国却无形中在伊朗人心里埋下了愤恨的种子。确切来说,1953年政变让伊朗人失去了民主、改革、自由的希望,换之是对美国的唯唯诺诺。在此后的一段时间内,也许美国还能保持与伊朗〃亲密〃的外交关系,可当更多伊朗人觉醒之后,伊朗就是美国在中东的另一个棘手的敌人。
灰烬【西幻NP】 遇虎 女人的资本(2007最新修订本) 自白录 娃娃娘子 销售从被拒绝开始(励志) 复爱(骨科,1v2) 生命重建 终极突破 三国天昊传 世界上最神奇的24堂课 中国高考报告 职场中层的自我管理:职场360度 刘平青 - 塔木德智慧全书 爱这本书(男替身) 两晋演义 帝红颜 成功的钥匙 铁拳山鹰 再坚持一会:一个问题女性的21次自救